孩子早恋是让家长最操心最头痛的事情,有的家长对孩子处处提防,事事禁止,采取跟踪、限制孩子自由来制止孩子早恋;有的家长则把孩子骂得狗血喷头,甚至想用武力来降服孩子。那么当孩子遭遇早恋时,家长该怎么办呢?
宝妈:儿子上小学五年级,最近发现他跟班上一个女同学很暧昧。经常一起上学,偶尔还去公园偷偷约会。有一次,正好被邻居看到。他不主动跟我说,我也不好意思问他,怕误会儿子。我该咋办呢?
早恋一直被大多数家长视为洪水猛兽。但我们的围追堵截,往往又会把孩子内心正常流露的情感拦截成“偃塞湖”,终究不是一个长久之计。

身处一个十分开放的信息社会,如果我们还按照传统做法一味禁止,很难奏效。家长和老师都需要随着时代的变化和观念的进步,改变对早恋的看法,正确引导孩子对待。
“早恋”这个词,在我上学的九十年代,基本上跟品行不端、不学无术等贬义词一样。一旦有人胆敢冒犯,都会被家长和老师视为品德不好,同时遭致很多同学的嘲笑和讥讽。
他们最大的顾虑,其实并非谈恋爱这件事情,而是担心早恋会让孩子变坏,同时还可能影响学习和考试。
我还清楚地记得,我读本科时,高校里面都是不允许谈恋爱的。当我上到大二的时候,对于情窦早已初开的大小伙子来说,实在无法抗拒异性的魔力,开始跟现在的妻子谈恋爱。但我们在老师面前都是提心吊胆的,生怕被任何老师发现,更别说像现在的大学生那样大张旗鼓了。
不巧的是,有一次,我们俩手挽手走在路上,刚好被我的辅导员老师看到,吓得我们赶紧溜之大吉。虽然我们在大学谈了两三年恋爱,但被老师逮个正着却只有这一次。
可后来发生的一些事情,令我万万没有想到。本来按照我当时的在校表现和优异成绩,完全能够在大二或大三的时候入党,最终却拖到临近毕业的前两个月才如愿以偿。
这件事情对我当时的思想冲击非常大。怎么也想不到辅导员会把恋爱和入党挂钩,印象中好像还曾经影响过我的评优之类。彼时,我们都已超过十八岁,已经长大成人,早已算不上什么早恋了,真没想到恋爱的代价还会这么大。
歌德在《少年维特之烦恼》里面曾经写过:“哪个少年不钟情,哪个少女不怀春。”作为过来人的爸爸、妈妈和老师,难道我们在学生时代就没有喜欢过其他人吗?如果每个人都会经历这样一个正常的成长过程,为什么我们要把少男少女这些青春情怀不假思索地贴上“早恋”的标签呢?
对于孩子早恋,令成年人最担心的莫过于以下两点:
第一,早恋可能导致孩子早熟,甚至“一失足而成千古恨”,特别是女孩子,给自己的一生带来不良影响。这种情况,在现实中也确实不少。从各种媒体报道中,我们发现,很多尚处于学生时代的女孩子因为放纵自己,最终导致出现悔恨终身的事情。
但是我认为,这些行为并不能完全归结于所谓的“早恋”,而是因为孩子没有得到正确的教育,没有理解什么是真爱,没有学会“发乎情、止乎礼”,更没有学会自尊、自爱和自重。
因此,很大程度上,责任不在孩子们的钟情和怀春,而在于父母、老师没有告诉他们真爱和迷恋的区别,没有告诉他们选择爱情需要注意那些问题,更没有告诉他们怎么保护好自己。
第二,在学生阶段,孩子太过于专注感情,会耽误学习,导致成绩下降,最终影响孩子考大学和找工作。因为早恋而影响成绩的情况,确实也会发生。但是,如果孩子都能正确看待这个问题,都能树立正确的恋爱观,反倒还可能成为学习的动力。
2012年有一部台湾电影风靡了大江南北——《那些年,我们一起追的女孩》,剧中男主角因为喜欢上了班上成绩优秀的女孩,把自己从一个差生完美转型成一个好生。
严格意义上来说,我的恋爱史可以追溯到初中阶段。记得初三的时候,坐在我后面的一位女生经常借故问我很多学习上的问题。突然有一天,我在她还给我的一本书中找到了一张纸条,上面写得虽然比较含蓄,但能看出她对我的好感。并且,她把书递给我的时候,特意交代要注意看第几页。
于是,我们就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恋爱。但那个时候,其实更多是一种相互的欣赏和爱慕之情。从行动上看,如果用现在的标准去衡量,那简直就算不上什么谈恋爱。我跟现在的妻子正式恋爱时,曾经告诉她,我和那位同学居然从来没有牵过手。后来,我们分别上了不同的高中,那段很短的感情就此尘封。虽然是在初三经历的这段感情,非但没有影响我的学习和考试,我们还经常共同讨论一些问题,反倒还起了互相促进的作用。
当然,我并不是鼓吹学生,特别是中小学生谈恋爱就是好的。我只是想告诉成年人,我们需要禁止的不该是孩子们的爱慕之心、爱恋之情,而是他们在公共场所的不雅行为、对感情的过度贪婪等。
上一页
1 [2] 下一页 共2 条
DevPager V1.0 Beta ! By 维诺工作室技术团队 CopyRight 版权所有 (C) WwW.Wy28.CoM 2008